走向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既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充满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清末的改革。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末面临的现代变革一直是非常被动的,你说不出哪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甚至付出巨大成本代价之后才做的。
——著名历史学者雷颐
(1)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举一例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要求指出“压力”及相应“变革”。)
举例: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材料二 “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例如,当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理水师体制……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2)材料二中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3)为实现材料三中的梦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请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四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先生挽孙中山联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材料五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5)材料五中的三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这旗帜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什么作用?
(6)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