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明·创新·示范
材料一 十五年,“经始明堂,改营太庙(改变了鲜卑族的祖先崇拜观念)”。十六年,“告谥孔庙”。十七年,“车驾发京师,南伐……仍定迁都之计”。十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摘自《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孝文帝在魏晋都城的旧址上,遵从《周礼》的规划格局营建洛阳城,改变了秦汉以前宫殿、苑囿的分散布局,将其集中建在中轴线上,此格局显示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唐、宋、元、明、清的都城规划所沿用,还首创了里坊制的布局形制。
——摘编自《华夏文明的核心——古代都城》
材料三 北魏时期的壁画

(1)依据材料指出3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概括北魏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首都”与“资本”在英文里是同一个词。1694年,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在伦敦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在伦敦发表。186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诗人普希金长期生活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1833年他创作了《青铜骑士》,将首都作为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代表。亚历山大二世则在此颁布了《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
(2)有学者提出,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是最富有活力的地方,人类历史上许多创新发生于此。依据材料四,结合17-19世纪欧洲史,论证上述观点。
要求:选择一个国家的首都,从多角度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五 下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为粉碎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等文件在此发布。

(3)简述***在瑞金地区的革命探索实践。
材料六 由于北京有800年建都史,依托东北地区的工业,背靠政权巩固的北方地区等诸多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它是建都的首选城市。
时间
| 1949——1980年
| 1980——20世纪末
|
城市定位
| 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
|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提出发展“首都经济”
|
补充 材料
| 1957年北京市工业总产值达46亿元,实现了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北京市工业总产值1980年为1952年的44倍,北京成为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
| 1980年煤炭消耗量为1952年的30倍,钢材为14倍,水泥为321倍。1980年工业用水量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分别为1952年的45倍和40倍。
|
《长江日报》社论:向北京看齐 (1956年1月18日) 北京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我们已经在学习北京的经验……
| 首都经济的核心是以知识经济为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优化和提升第二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整理自《北京由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北京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研究》等
(4)①概括20世纪后半期,北京城市定位的调整情况。
②围绕“北京城市定位”,结合国内外形势,在延续和变化两方面各选一项定位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完整,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