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段勇《国宝大迁徒民族文化遗产保卫战》
材料二 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学校和研究所的迁建工作。1938年2月,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峻岭,行程3500里,迁往昆明。学校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8年间,西南联大关毕业了3882名学生,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摘编自宫炳成《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
材料三 2.平春。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机,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宜昌,向四川搬迁的各种大型设备,军工物资、文物等也先后运到宜昌,等候换载入川。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惟有走长江。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船航行。在这紧要关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乎调集公司的资金、船只和人员,在短短40天内,运送了人员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之后,西南地区很快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摘编自晓真《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文物迁移期间国内时局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