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材料二:自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即是一个组织松懈,纪律欠严的组织,由此辛亥革命后很快被袁世凯分化瓦解。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曾多次改组国民党,但因按指模宣誓等封建方式引发党人不满,最终均无疾而终。到1924年,国民党虽号称有20万党员,实际上多为“挂名党员”。全党没有组织、没有会议,偶尔发布的宣言,常被作为“趣闻”刊登在几家报纸上。在借鉴俄共布尔什维克组织模式基础上,改组后的国民党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政党组织体系。此后国民党连续执政20余年,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摘编自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协全国委员会成为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国事的机关。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明确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的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1993年全国人大明确把“***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存在与发展”写入宪法。——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欧阳修与雍正观点的异同,并指出朋党屡禁不止的制度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