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 拥有厂家
| 拥有资本
| 工人人数
|
1913
| 689家
| 33亿元
| 27万多人
|
1920
| 1795家
| 50亿元
| 55万多人
|
材料三: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材料一体现了洋务运动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怎样?这种结果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3)为了改变上述材料中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种对策的重心任务什么?有何意义?
(4)中国工业化的历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