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走进梁启超
梁启超自幼发奋读书,考取了秀才、举人。但他并不以此自满,得知康有为讲学,便去听讲求教。当时康有为只是一名秀才,举人向秀才学习,这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
1895年,他和康有为组织举人上书皇帝请求变法。他还担任《时务报》主笔,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警醒读者警惕列强瓜分中国的威胁。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在五个月里,他学会读日本书、念日文,并在此如饥似渴地学习欧美革命思想等新知识。
民国初年,梁启超回到祖国,写文章反对袁世凯复辟。袁派人行贿“二十万元,令勿印行”,遭到梁的拒绝;袁又派人威胁,梁启超则愤慨以对。讨袁檄文刊登后,震动全国。袁最后称帝失败而死去。当自己的老师康有为署名拥护张勋复辟时,他秉笔指斥康有为。梁说:“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也”,坚持捍卫共和政体。
后来梁启超到欧洲考察,又有了新的思考,他提出东西文化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晚年他在南开、清华等院校讲学。梁启超告诉学生们治学要融汇中西,“不要怕难,奋兴起来,一面发扬我国祖宗传下来的学业,一面输入欧西文化。”他在讲学的同时,勤于研究、写作,先后著有多篇著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仍然坚持编写著作,激励年轻人走上报效祖国的道路。
——摘编自魏宏运《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文中“他和康有为组织举人上书”是因为哪一条约的签订?
(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