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第一次是164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第二次是甲午占争后割让给日本,第三次是1949年蒋介石退踞台湾。

材料一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旧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问关不忍离。

——郑成功

材料二  施琅于康熙六年上疏康熙帝,提出“顺则抚之,逆则巢之”的抚剿并用方针。……施琅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战略上,采取先取台湾门户澎湖,“以扼其喉,拊其背,使台湾不战自溃。……台湾人民象当年迎接郑成功一样,壶浆箪食以迎施琅。”  

  ——《施琅将军传》

1683年施琅作为清政府福建水师提督,率部向台湾进攻,实现了***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为了‘台独’而认同日本人,不仅扭曲了历史,也否定了台湾人,……既丢了根,又抛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活动后的心情?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施琅攻台成功的主要原因。此后清政府管理台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3)结合材料三、四,回答:丘逢甲《春愁》写于哪一年?(1)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危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8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9-10 11:48: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