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最初的改变在外交方面。1843~1844年,清政府相继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与外国商人进行交往。为了应付这种新局面,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其名义上是处理“通商事务”,但实际上是办理外交事务。这是近代外交的一个起点。

——《中华文明的历史拐点》

材料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抗日的外交政策初步形成。

——臧永祥《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并对此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材料,谈谈影响外交的因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9-16 10:4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