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媒介与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上海,商店伙计每日争阅报纸,其不得者,数人聚看一张,或一人读给余人听,顾客与店员隔柜讨论光复与共和,延迟买卖。

——沈亦云:《亦云回忆》上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材料2:浙江嘉兴的茅盾因为同学出校偶尔在火车站买到了一份车上旅客转手的“上海报”,知道了武昌起事的消息。十五岁的他陪过一个颇“革命”的教员去火车站等过“上海报”。

——瞿骏:《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

材料3:川人郭沫若认为像赵尔丰这样的倔强之人居然把四川和平地交移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到了上海报营造的革命形势大好,清廷已经灭亡氛围的影响。

——瞿骏:《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

问题:
(1)材料中所提到的“上海报”持怎样的政治立场?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三例持这样政治立场的报刊名称。
(2)试从受传对象、传播效果来探究报刊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3)依据上述三则史料说明报刊对辛亥革命的推动并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0-26 09: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