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大炮迫使天朝帝国与世界接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1)从1793年英国特使觐见时中英两国互赠的礼单中,可发现二者有何本质上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导致其差异的根源。
材料二 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
材料三 中国之官炮,之官船,其工匠与监造之员,惟知畏累而省费,炮则并渣滓废铁入炉,安得不震裂?船则脆薄腐朽不中程,不足遇风涛,安能御敌寇?”官设水师长艇,每艘 官价四千,已仅洋艘五分之一,层层扣蚀,到工又不及一半。
——魏源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写作此书的目的何在?材料三中魏源的记述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