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圆明园)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1)材料一中英国“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该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了哪些通商口岸?该条约的签订使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的签订有什么重要影响?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