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工),女有归(婚配成家)。
——摘自孔子《礼记大道之行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2)从材料二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內,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批准拨款。”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摘自《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归纳出此次改革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
材料四:阅读下表回答:
年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8年
| 343.3
| 133.6
|
1990年
| 1510.2
| 686.3
|
2000年
| 6280
| 2253.4
|
2017年
| 36396.2
| 13432.4
|
(4)我国居民收入增加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5)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你对民生问题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