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是一种历史智慧,我们对人类社会创造的这个智慧充满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议会中的妥协
时间
| 重大事件
|
1831年3月
| 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
1831年4月~6月
| 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
1831年10月
| 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
1831年12月
| 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
1832年5月
| 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
1832年6月
| 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
革命中的妥协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高全喜《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
(2)据材料回答,为什么把《清帝逊位诏书》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外交中的妥协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