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所说的“界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材料二:“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地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2)材料二中“学习西方”是指什么事件?“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三:19世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大量反思、思考中国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生存下去的时代。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史景迁
(3)材料三中“19世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时代”,其中日本带给我们的屈辱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面对屈辱,为了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生存下去,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试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