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1)据材料,请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
材料二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思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点火”的含义。
材料三 据统计,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为世界经济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统编教材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回答两个方面即可)
材料四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责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