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有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话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耍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政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0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后中国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相比,在哪些方面出现)新变化?洋务派和维新派开设新式学堂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近代学堂和学生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是指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6-14 09:1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