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年
马礼逊学堂
传教士马礼逊
澳门
1843年
英华学院
传教士爱礼逊
从印尼迁至香港
1844年
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宁波
1861年
京师同文馆
恭亲王奕䜣
北京
1864年
广州同文馆
谈文和
广州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北京
1903年
《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
 
材料二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1925年鲁迅《我观北大》

材料三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材料四  40年前,我们打开窗户,发现世界教育已经走向现代化。于是我们如饥似渴地引进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改革的经验,逐渐使我国的教育恢复起来,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且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如今新时代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所以,继续关注农村教育与西部地区、边远地区的教育,继续关注弱势人群的教育,仍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光明日报·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突出特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次重大社会改革运动期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两例说明北大是“改进运动的先锋”、“北大与黑暗势力抗战”。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40年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现阶段我国的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6-16 10:4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