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解析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回顾这段历史,一定会汲取很多的精神营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材料四: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材料五:

(1)材料一提到的鸦片的危害“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指什么?在人民的强烈要求下,道光帝支持禁烟,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新世纪的曙光”有何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观。
(4)说说材料四中两幅对联分别反映的当时的主要活动。
(5)从材料五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怎样外交政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8-02 12:4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