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初等教育法》,逐渐形成一种典型的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由大学到中学,一轨自下而上由小学到职业学校。一轨为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立的,一轨为劳动人民子弟设立的。前一轨设立的学校有公学、文法中学和大学。这类学校是培养未来统治者或社会上层人士,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费昂贵。后一轨设立的学校主要有初等学校、职业学校、高等小学等,以培养体力劳动者为主,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这两轨极不相通,也不相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学制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学制的影响?并思考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