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国的近代化也伴随着中国人对自身认识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薛福成指出,“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败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藏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四: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教、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安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李鸿章“自强”的具体措施。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中“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的具体表现。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4)根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的主张。
(5)综上所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1-15 05:47: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