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的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被完全忽略了。”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四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及的“这场持续了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事件?材料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和“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6:07: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