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胡绳《***的七十年》

(3)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7:2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