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田维佳《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材料二 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登上王位。执政之初,威廉曾一度停召内阁会议而依靠一两位近臣来处理国务。1690年初,威廉才首度公开承认“召开内阁会议的必要性”。l694年玛丽女王去世后,英国相继卷入欧洲大陆的多场战争。在此期间,威廉或者忙于荷兰国内事务,或者忙于欧洲大陆战争。在威廉离开英国期间,日常国务不可能一直长期积压。于是,在缺乏君主召集的情况下,内阁会议自行召开并就日常国务做出决断逐渐习以为常。1694年议会通过的《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定期召开后,其地位日益提高,议会参政的呼声日益高涨。在重大国务方面,由于君主及内阁的决策必须提交议会通过才得以施行,使得君主及其内阁再也不能忽视议会的力量,在内阁与议会间建立起关联成为必然,而这种关联的建立有赖于政党政治的兴起。——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内阁制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