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1832年以前,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1832年改革,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67年改革,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884年改革,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年改革,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1928年改革,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选举权。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9-14 12:2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