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前,清政府建立了一整套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但发展到近代,已不再适应时代的潮流,鸦片战争的失败就充分暴露了制度的问题。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地位是对清政府官僚体系最直接的冲击,它促成了一系列的转变。最初改变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涉方面,1843~1844年,清政府相继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与外国商人进行往来。为了应付这种新局面,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显,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陆续成立。至此,清朝的政治统治越来越受到列强的干预和控制。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官等职务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用的制度。1737年,又颁布法令将考试范围扩大到所有行政与司法部门的官员。1794年,普鲁士颁布《普鲁士国家通用法》,这部法律使官员的身份由“君主仆人”转为“国家公职人员”,同时规定了他们在行政事务中享有的权利及必须履行的义务。……到19世纪初,普鲁士以它的邦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色逐步发展成德意志第二强国。
——摘编自毛濛《普鲁士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清朝与普鲁士官僚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国官僚体系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普鲁士官僚制度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