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归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同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指,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骥《檐曝杂记》
材料四:(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三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选为机构的大臣是哪些人? 设立机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3)据材料四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分析清朝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3-06 03:0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