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清朝前期,既有“烈火烹有,繁花似锦”的盛世局面,又有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的种种措施,恰似一个壮年英雄不可避免地走向迟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表(注:1顷=15亩)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 414 495
 
(1)1661—1766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举出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
材料二 陈列在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这门铜炮(如下图)有这样的简介:该炮炮身铸有康熙钦定名称“神威无敌 大将军”,1686年、1686年两次随清军炮轰盘踞在雅克 萨的侵略军,敌军死伤累累被迫乞降。

(2)材料二中的“侵略军”是哪国的侵略军?战后双方签订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该条约意义何在?
材料三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是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3)为什么写了这样诗句的人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7-28 09:1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