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据材料二,孙中山对《临时约法》有诸多不满意的理由,但依然签署和颁布它。请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民治”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10-19 06:0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