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复又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又不止于三倍。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摘编自《中国通史纲要》
(1)概括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上述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