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材料四 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的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初步成型,宋代则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从破题到结尾的十段文体,使命题、定等“标准化”与“客观化”。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时期?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哪一科更重要?
(3)根据材料三,说说宋朝在当时形成怎样的社会风气?这是由于宋朝哪一政策造成的?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宋代形成的“十段文体”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5-06 08:5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