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放到闭塞)中华文明和其它各种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同放异彩、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汉唐时期,以陆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还在中原。二是宋元至明清,以海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加上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北方多战乱,也由于指南针的用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大规模的海上交流得以实现。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方式至宋元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据材料一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在文字、战争、航海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三种宋元科技成果;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的三部明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无不证实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与此同时,世界文化也影响着中国,异域的歌舞艺术、方外的宗教信仰、遥远的高产作物……都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2)试列举材料二中“三种宋元科技成果”“三部明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遥远的高产作物”各一例。
材料三 见下图。
(3)上图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远洋航行路线?其航行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四 这一对外政策的名称,并不见诸于任何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是后人对清政府前期(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得出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的独占权,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材料四描述的是哪一对外政策?1757年后,“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的独占权”的是哪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