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到明清,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呈现了不一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嘱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清)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它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摘编自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