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1)材料一描述的“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最后完成在哪一时期?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与哪一项发明成就相关?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郑和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材料四 乾隆时期,英国使团的马嘎尔尼,曾邀请清朝名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的卫队演习欧洲的火器操法,不料福康安回答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4)材料四中福康安产生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跟清政府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 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