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材料一:表一:1978年~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1978年
| 3645.2
| 381
|
2007年
| 249529.9
| 51000
|
表二:1989年~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年份
| 1989年
| 2001年
| 2003年
| 2007年
|
城市
| 1374元
| 6860元
| 8500元
| 13786元
|
农村
| 602元
| 2366元
| 2622元
| 4140元
|
注:2007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表三:近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 1978年
| 1988年
| 1998年
| 2007年
|
粮食产量(万吨)
| 30477
| 39401
| 51229
| 50160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133.6
| 535
| 2162
| 4140.4
|
耕地面积(亿亩)
| 21.47
| 19.66
| 18.45
| 18.26
|
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家庭分散经营,我国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广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土地呈现荒废、闲置的趋势。1987年,沿海发达省市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试验。这样,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突破了家庭承包经营的限制,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开始进入试验阶段。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表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如何解决表二中所反映的问题?(5分)
(3)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先“试验”再“施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