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古今中外,改革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他“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它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何作用?

材料三 下图是1925一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


(3)哪一历史事件导致图中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政府为应对这一事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举措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四大报告

(4)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中体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两个典型事例。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8-20 09:4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