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材料一: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失血”“贫血”。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
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问题。
材料二:城镇化是由传统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要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
逆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城镇往农村回流的现象。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同时,也要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找到归宿。
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做好。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关系。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使人民群众产生“获得感”。
表现
解决措施
理论依据
全国农村有26.1%的村生活垃圾、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38.1%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
示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示例:财政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分别高达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


2016年,中国农业劳动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76%,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5%。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图表题 更新时间:2018-05-05 06:05: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