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基层治理面对的是基层群众丰富多彩、多元多样的日常生活。家门口的树叶掉了有没有人扫,胡同里的垃圾清理及不及时……这些看似零碎的“小事”,实际上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群众的“烦心事”。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探索出了一套服务民众的响应机制—“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这一机制是指在全面开展问题摸排,明确执法责任的基础上,使乡镇成为基层行政执法的调动者和协调者,拥有执法“召集权”,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吹哨”,各部门需在规定时限内“报到”,从各自监管领域入手,组成联合执法链,解决问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首都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增进民生福社的生动新实践,也是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的一次创新。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在你的生活中,如果也存在类似“烦心事”,你认为这些事儿应该反映给谁?(至少列出两个)
(2)“吹好哨”“报好到”,为的是“办好事”,让群众满意。相关行政部门怎样更好地“吹好哨”“报好到”?
(3)“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的创新。运用***的知识,说明这一创新为什么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结合材料,说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这套服务民众的响应机制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3-19 08:3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