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某同学接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短信提醒,引起了他对“禁放”的关注,他联系了几位好友,共同对此开展研究,下面是讨论记录:
甲同学:这几年春节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面临严峻挑战,这是我根据查找到的数据绘制的一张图表。

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燃放烟花爆竹与PM2.5的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②________关系。
乙同学:今年的“禁放令”不是首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经颁布实施过。下面是我查找并整理的有关政策变化过程的资料。
第一阶段:初次“禁放”
1993年7月,北京市针对“禁放”问题公开征求意见,经多数市民赞成后,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城八区为禁放区。
第二阶段:实行“禁改限”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后,每年春节期间,禁放区内违规燃放愈加严重,禁放法规形同虚设。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议案,呼吁实行“禁改限”。从列入立法规划到立法调研、征求民意,再到最终表决通过,历时两年多。
第三阶段:恢复“禁放”
2012年除夕,北京空气质量急转直下,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后建议恢复“禁放令”。市政府法制办公开向社会征求修订意见,在收到的意见建议中,支持禁放的意见占83.1%。在全面、充分地调查和论证基础上,2017年 12月1日,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出台,明确规定五环路以内(含五环路)区域为禁放区。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尽管从“禁放”到“禁改限”,再到恢复“禁放”,政策在不断的调整,但整个决策过程是一个_________③________过程,这种决策方式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正月初五刚过,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发表了《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对市民自觉遵守规定的行为,表示感谢。其中对“禁放令”的收效做出了定量描述:
“……‘鞭炮不放,年味不减’。除夕夜间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52.8%,正月初一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77.1%;正月初一至初五,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情比上年同期下降73.4%,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人员数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1.7%;城六区清理烟花爆竹残屑量比上年同期下降89.4%。……”
我来总结一下,从效果上看,这项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我来补充一下,促使市民支持这一政策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广大市民或选择外出旅游过年,或逛庙会、品小吃、赏民俗、学民艺,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共享浓浓的“年味儿”,较好地处理了_____⑥______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同时作为民俗来讲,它们与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是_____⑦______关系;再比如,市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更切身的感受,理念更加科学……,对!这就是《经济生活》中所提到中的“____⑧____”消费观。
(1)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2)还有同学说:“我非常认同政府的‘禁放令’,但爆竹声声留给我美好的记忆,传统习俗的魅力挥之不去。”应如何处理传统习俗和现代生活的关系,请你提出一条具体建议,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