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①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史学家钱穆和张其昀谈到炎黄血战的原因时,都认为这场战争实因食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占略物资而起。
②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
③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舜帝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
④春秋战国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⑤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这些重要的产盐国,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
⑥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真可谓“得盐者得天下”。
⑦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
⑧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
⑨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
B.盐进一步促进了国家与民族的整合。 |
C.历代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这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 |
D.历朝历代对食盐非常重视,禁止私人售盐。 |
【小题2】对“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些重要的产盐国,因盐而积聚财富,使得国家军事力量大增。 |
B.觊觎池盐的国家为夺取盐池而发动战争,通过大规模产盐来为下步的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
C.春秋战国时期,“盐政”概念定型,出现了“盐业官营”。 |
D.国库空虚时,朝廷实行盐的国家买卖政策,采取种种措施保证了战争军费。 |
【小题3】下列能体现“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的一项是( )
A.尧、舜、禹先后成为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都城。 |
B.唐朝中叶,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 |
C.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国为盐而暴富。 |
D.明清时共用,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但售卖私盐的现象仍屡禁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