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者无敌
韩 青
①《老子》中有言:“重积德则无不克。”就是说,不断积累德行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做不成的。这个理,我信。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样的人,所走的路就是一条正确的路,他确定好方向和目标了,到那里只是迟早的事。有时候,可能走了一段时间了,发现自己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不要着急,那说明:我们该走的路程还没有走完,要知道,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在一定的远方等着你,谁都不能一蹴而就。
③而一个德者,就是这样的好人——用自己内在的美好去追求那些外在的美好,反过来,再用那些外在的美好来不断地壮大自己,使自己的内在的美好变得更强大、更有内涵。因此,所谓德者,就是世间美好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他们用追求、奋斗、善良、意志、执着、理想等这些内在的美好,换来的是成功、和谐、爱和美。
④日本作家德富芦花在《自然与人生》里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当年,他看到自己的仇敌掉下悬崖,身体挂在那里,危在旦夕,他当时有过犹豫,脑海里也随之浮现出之前仇敌对自己的种种不好,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救仇敌。而本质上,他救的是那个正直、豁达、有爱心的自己。如果当时他选择了放弃,那么就说明:他这个人也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小人,心里全是冷酷无情。
⑤这样说来,德者无敌吗?对,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足够德行的人,谁也别想着会把他击败。这就像阳光在那里,黑暗喊着:“我要把你打死。”你可能吗?即使有时候德者处于弱势,遭受了一些意外的污蔑,那也不过像花儿遭逢了风雨,也许枝叶被摧残了一些,但那芳香是摧残不了的。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⑥而坏人终究不打自毁。贾平凹先生在《〈行余集〉序》中所言:“坏人在一定时间内是活得很好的,又有钱,又有好身体,似乎天忘了报应。这是因为坏人无羞耻心,不受道德规范约束,能吃饭,又不失眠。但坏人最终下场不善,皆源于他养成习惯的思维意识必会造就他与世事全面相违。”就是说,那些坏人,也许看起来很风光,但是到最后他们还是会在劫难逃,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在那错误乃至邪恶的道路上鬼混着,就像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车祸在所难免。当坏人一个个走向了不归路,那么,这个世界就成了德者的世界。德者无敌。
⑦所以,还是做德者好。《四十二章经》里说:“没有道德的恶人去伤害有道德的贤人,这就犹如仰天吐口水一样;唾液不会到天上去,还是会堕向自己。逆着风去扬尘,尘不会到对面去,还是会落到自己身上。因此,贤人不可以被毁,去伤害贤人,祸必然还会殃及到自己。”理就是这个理,真理。我们不妨这样想想,去伤害一个德者,就相当于用自己乌七八糟的想法去伤害人间的真、善、美,从而让自己蜕化成一个坏人。而事实上,德者你没有伤到,也许你伤到了他们的皮毛,可是他们身上那些发光散香的东西,不会因为你的张牙舞爪、脏心烂肺有丝毫改变。
⑧做一个德者吧,追求、创造美好,并且让美好之花处处开遍。
(摘自《思维与智慧》)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①段引用《老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列名言警句不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君子忧道不忧贫。 |
B.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 |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