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后面问题
谈大气污染
①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0月17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专家认为,量化到每个人,大气污染致癌几率不高,但危害在于几乎难以完全避免这种可能。
②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其实并非新鲜话题。因为基于常识性判断以及现实的诸多案例都足可证明。比如,国外早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提高一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3%。同时,作为空气的处理器官,呼吸道和肺部必然首当其冲。每当一些地方空气质量下降,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就会增加,高污染地方的肺癌发生率也会比低污染地方高。
③然而,这些都没有经过权威机构的认定,并作出科学的结论。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负责卫生的专门机构,其权威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自不用说,其发布的相关医学研究结论,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④首次认定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将会带来认识上的革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加强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严重性的认识,并对其后果心存敬畏。尽管大家都对空气污染的后果有所畏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使诉求很难引起正视,监督的正当性难以获得保障。时下,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快,空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权威的科学依据,从官方至民间对其危害性还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自然在行动上也就摇摆不定。同样,无论是公共政策的出台,还是个体的行为表达,都缺乏自觉遵守的动力和互相监督的依据。
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意味着任何一种污染行为都可能“殃及鱼池”而无例外。事实上,相比于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空气污染更具公平性。正如有论者所言,你可以不吃受污染的食物,不喝受污染的水,却无法不吸被污染的空气,除非你生活在空气被净化的环境中。很显然,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随着京津冀的空气污染加剧,雾霾状况日益严重,治理手段也日益严厉。而在国外,比如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其成功的最大动力,还在于全民性的健康需要。
⑥大气污染“致癌”当聚凝成防治共识,其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无论公共治理还是个人行为,都将更加注重对空气的保护,并强化彼此的责任意识和监督精神。对于公共权力来说,由于没有“不会致癌”作为挡箭牌,将无法回避自己的保护和治理责任。若其不再履行责任,必然会招致公众的强烈抗议,并面临极大的民意压力。而对于每个人来说,由于空气质量关系到自己和家人的切身利益,其在行为上将会更加自觉和主动。更重要的是,由于每个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没有了认识上的分歧作为障碍,监督和被监督,促进与被促进就会成为常态。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意味着任何一种污染行为都可能“殃及鱼池”而无例外。
②由于没有“不会致癌”作为挡箭牌,公共权力将无法回避自己的保护和治理责任。
【小题2】第2段中写“国外早有研究显示”,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首次认定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具有哪些指导意义?请分点简要回答。
【小题4】根据本文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两条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7 05:4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