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手机使你成为“透明人”
手机病毒如同强盗
如果说企业窃取隐私的行为像小偷的话,那么手机病毒则更像强盗。
2013年以来,涉及“钱”的手机木马病毒大量出现,这些木马基本上是通过窃取短信验证码、银行账号等重要隐私信息,达到偷钱的目的。大名鼎鼎的“隐身大盗”手机木马不断升级变种,最新变种不但可以窃取短信验证码,还会窃取身份证号、支付密码等信息,从而完全控制受害者的支付账户。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此前接到一个网民投诉,称他在一电商网站上购买的联想A820T手机中存在预装的手机病毒。通过取证分析发现,该手机中存在一例伪装成安卓系统服务“SystemScan”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后台窃取用户手机号码、联网IP地址、手机当前位置信息、手机上所有已安装的应用程序信息等隐私,并将窃取到的用户信息压缩后上传到远端服务器。
通过持续监测,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现,截至2014年1月,全国范围内感染该手机预装木马的用户达216万个。本次“手机预装木马”的广泛传播表明,以刷机、手机ROM(手机系统固件)制作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源头环节已被严重“污染”,这直接破坏了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健康,严重危及了移动互联网生态下游用户的切身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难以忽略的隐私泄露渠道是手机换机或出售。最近,网上流传一条信息称“手动删除手机里的信息,只要下载数据恢复软件,就能轻易恢复,即便恢复出厂设置,也能被恢复”。
对此,360手机安全专家表示:“手机里有一个存储器,可以保留很长时间的数据,‘删除’并不是把数据物理上删掉了,只是把目录删掉了,这和电脑里把文件删除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有调查显示,拾到手机的人89%会访问其中的个人数据;超过60%会查看手机失主的社交媒体信息、电子邮件内容;80%试图假冒个人认证信息;而超过半数的人会通过手机访问银行账户。可惜的是,很多失主都怀着侥幸的心理,认为手机遗失可能只是物质上的损失,并不会面临因手机信息被恶意使用带来的各种风险,以及之后可能带来无尽的麻烦。
钓鱼WiFi
如今免费的WiFi热点越来越多,方便快捷自不用说,但手机里的私密信息也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有黑客发帖自爆:“在星巴克、麦当劳这些提供免费WiFi的公共场合,只要用一台Win7系统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及一个网络包分析软件,15分钟就可以窃取手机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比如信用卡、银行卡的网银密码、账号。”
全球第二大无线局域网设备供应商Aruba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梁益民表示,“钓鱼WiFi”就好比黑客在半路进行“伪装”,提前从“邮递员”手中“拿”走了原本要送至居民家中的信件。尽管最后在居民眼中该“信封”是完好无损的,殊不知其内容早已被黑客“看”过,甚至盗取了一部分。
甚至,家用无线路由器也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路由器DNS被黑客篡改,这时输入网银官方网址访问,实际打开的却可能是一个虚假的钓鱼网站,网银账户密码会被黑客盗取,直接造成财产损失。
(原文有删改)
【小题1】【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有的手机购买时就存在预售的手机病毒,这些病毒会窃取用户信息。
B.手机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的另一个渠道是手机换机或出售。
C.安全专家表示:“手机里有一个存储器,可以将数据保留很长时间,‘删除’就是把数据物理上删掉了,这和电脑里把文件删除的道理是一样的。”
D.“钓鱼Wi-Fi”就好比黑客在半路进行“伪装”,提前从“快递员”手中“拿”走了原本要送至居民家中的信件。最后在居民眼中该“信封”是完好无损的,殊不知其内容早已被黑客“看”过,甚至被盗取了一部分。
【小题3】【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介绍手机隐患的说明文。
B.文中“截至2014年1月,全国范围内感染该手机预装木马的用户达216万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手机预装病毒的广泛传播。
C.本文从“手机病毒如同强盗”“钓鱼WiFi”两方面说明手机使用存在信息泄露的危险性。
D.“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会查看手机失主的社交媒体信息、电子邮件内容”加点词去掉不影响原文意思的表达。
【小题5】【小题6】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石家庄的刘女士不久前遇到一件怪事。一天,她去咖啡馆,在那搜索到一个无需密码的Wi-Fi信号,她就用手机加入了该网络,并在网上花了100多元购物。然而,离开咖啡馆时,刘女士收到一条银行的短信提醒,说她的银行卡被扣掉了500元钱。
请问刘女士银行卡的钱为什么“不刷而飞”?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努力做到安全使用手机?结合文章和材料,请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1 09:1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