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三)阅读《岁时的寄托》,完成下列小题。
岁时的寄托
⑴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⑵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趋吉避凶。
⑶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⑷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賞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⑸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吹、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吃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节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
【小题1】下面的语段是从文中摘出来的,你觉得应放在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小题2】请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
⑴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团子”“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⑤段中画线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福之意。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4 08: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