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追踪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已导致更多的人染病和死亡。尽管今天人类对H7N9禽流感认识还不充分,但不断公布的研究和防治禽流感的结果正在解开H7N9禽流感的神秘面纱。
流感还是禽流感?
对于H7N9禽流感,一些专业人员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当称为甲型H7N9流感,而非禽流感。原因在于,流感是人畜共患病,而且现在H7N9禽流感病毒早就不是只感染禽类,而是感染到人并造成人的死亡。
流感病毒的宿主很广泛,从禽类(家禽、候鸟等)、哺乳动物(蝙蝠、马、猫、狗、老虎等)到人类,都可以染上流感病毒。例如,2009年墨西哥甲型H1N1病毒既可以感染猪和禽类,也可以感染人。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人、禽类中检测到了H7N9病毒,说明这种病毒不只是感染人,也感染禽类,说不定以后也会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如猪、马等。
将H7N9禽流感改为甲型H7N9流感也于过去人们抗御流感的经验和教训。2009年3月,墨西哥爆发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时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这一指称造成当地对猪肉消费的减少,而且世界各地都禁止输入墨西哥的猪肉,对该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后来研究发现,人感染猪流感并非是从猪直接感染人,而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研究人员在新发现的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中找到了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这种流感称为甲型H1N1流感。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畜、禽流感病毒相互交流产生的致病性更强、致病范围更广的新型流感。当时的甲型H1N1流感导致全球约18000人死亡。
基于这些原因,一些专业人员认为,把今天的H7N9禽流感改为甲型H7N9流感,也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控制所副所长舒跃龙认为,现在还未发现H7N9禽流感在人际间传播,所以H7N9禽流感还只是一个禽类疾病。
H7N9病毒的
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人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于禽类和野鸟;一种认为是来自哺乳动物。
中国科学院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认为,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溯源于中国和韩国的禽类。研究人员对病毒基因片段的比对研究显示,在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则表明,浙江鸭群中病毒N9片段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同时,H7N9病毒的其余6个基因片段于H9N2禽流感病毒。研究人员发现H9N2禽流感病毒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因此,研究人员初步认为,H7N9病毒的基因重配具体过程可能是,韩国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自身带有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组而产生。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吉林)对重点地区带毒样本监测发现,超过6成的H7N9病毒是鸡,其次在鸭、鸽子和环境中也检测出了H7N9病毒。而且,从活禽交易市场的家禽中检出H7N9病毒的概率较高。
此外,新的研究发现,H7N9病毒在HA基因上有一个点突变。这个点位的变化使得H7N9病毒与人的上皮细胞,特别是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的能力增强了。这可能是H7N9病毒比H5N1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一个原因。
尽管有很多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认定H7N9病毒来自禽类,但也还是有研究人员提出H7N9病毒可能来自哺乳动物。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恩·福彻仔细研究了中国卫生机构公布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后认为,H7N9病毒是由另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重组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病毒,具备一直从禽类传播给哺乳动物病毒的特征,它的基因变异有助于这种病毒附着到人的呼吸道细胞上,不过,这种病毒实在是一点儿不像禽类病毒,倒像是哺乳动物病毒。
(选自2013.2《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根据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月,我国内地已有17个省市报告H7N9型禽流感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共192人感染发病,79人死亡。今年疫情的高发地点散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统计显示,今年H7N9疫情病死率超过40%,疾控专家认为这与错过最佳隔离、治疗时间有关。不过,对这个数字,钟南山认为:“因为目前总体患病人群数量无法统计,证实的病例一般属于重症,不见得就有这么高的致死率。”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H7N9病毒是一种流感病毒之间的重配病毒。病毒外壳是H7N9,内部6个基因片段于另一流感病毒H9N9,这是有两到三种禽流感病毒重组产生的新型病毒。流感病毒的重组和重配是非常容易发生的。
流感病毒是核糖核酸(RNA)病毒,内部核心由单链核糖核酸及核蛋白组成。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可分为甲、乙、丙三型,每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其中甲型既可感染人、禽类,也可感染其他哺乳动物。现在已发现甲型流感病毒有17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不同亚型之间的基因可以随意“杂交”,因而会生成无数甲型流感病毒,并造成人和禽类或动物患病。
但H7N9病毒即便出现比较多的人感染病例,仍不代表流行性疾病即将暴发。H5N1流感已经传播了16年,现在也还没有变成在哺乳动物中间传播的病毒。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专家指出,面对H7N9病毒,民众不要恐慌,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摘自网络,有删改)
【小题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专业研究人员都认为,将H7N9禽流感改称为甲型H7N9流感更科学。 |
B.人感染猪流感因人直接从猪感染病毒,再出现人与人之间病毒传播而得名。 |
C.2017年资料显示,H7N9病毒有高致死率,人感染此病毒后死亡率超过40%。 |
D.甲型流感病毒的重配是非常容易的,HA亚型和NA亚型的重组具有随机性。 |
【小题2】下列对2013年“H7N9病毒”的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认为,此次H7N9病毒可能于中国长三角地区和韩国的禽类。 |
B.重点地区带毒样本监测发现,H7N9病毒主要于鸡,但不排除其它禽类。 |
C.研究表明,浙江鸭群禽流感病毒的某些基因片段与韩国野鸟的禽流感病毒相同。 |
D.福彻认为,H7N9病毒的基因重组特征,显示H7N9病毒于哺乳动物。 |
【小题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买卖、宰杀活禽的从业人员感染H7N9病毒的概率比较高。 |
B.H7N9病毒发生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更容易感染人。 |
C.H7N9一旦出现较多的人感染病例,表明即将暴发流行性疾病。 |
D.妥善处理食物,将肉类煮熟煮透,能有效预防H7N9病毒的传播、感染。 |
【小题4】研究人员主张将H7N9禽流感改称为甲型H7N9流感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针对H7N9病毒,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预防(三点即可);并根据H7N9流感疫情,向国家卫生防疫部门提两条应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