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作为保密和通信手段的密码技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周代兵书《六韬·阴书》篇记载了密码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北宋时期的《武经总要》也记载了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的“字验”。将领带兵出发前,军事指挥部门下发一本有40个军情短语的密码本,如:一、请船;二、请枪旗;三、请刀;四、请甲;五、请添兵;六、请锅幕;七、请马;八、请衣赐;九、请粮料……四十、战小胜。并约定用一首不合重复文字的五言律诗作为解码密钥。假如双方约定好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作为解码密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军队在战斗中需要补充马匹,前方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马”的编码“七”,而《春夜喜雨》诗中的第七字是“春”,于是将领就将“春”字写到一件普通公文书牒之中,并在字上加盖印章。指挥机关接到这件公文后,查证“春”字在约好的诗中列第七,再对照密码本的第七位,得知前方缺少马匹,以此处理军情。
除此之外,古人还采取哑谜、诗谜、藏头诗、藏尾诗、回文诗、隐写术等许多巧妙而智慧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
(材料二)
2018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提及网民遭遇安全事件的类别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随着社会发展及需求提高,生物识别作为新型的加密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很多生物识别设备已投入使用,量子加密技术也势必成为21世纪加密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017年,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也给网络安全撑开了保护伞。
【小题1】阅读(材料一)和(链接材料),如果指挥部门收到前方阵地的信函,其中“秦”字上加盖了印章,请判断前方军情为( )
【小题2】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推测(材料二)图中相关数据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并用“ 为……所以……”的句式表达。
【小题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选项不属于两者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
A. 信息加密的方法 B. 信息加密的优缺点 C. 密码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