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亦、夹、侠:三个与腋下有关的字
孟琢
亦、夹、侠,这三个字,与正面的人形密不可分,但更多地和腋窝有关。
在古汉语中,“亦”表示“也”的意思。这个字和腋窝有什么关系呢?在甲骨文中,“亦”是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张开,在胳臂下面分别有两个小点——原来,这个字是一个指事字,两点标识着腋窝。“亦”是“腋”的本字,《说文解字》说:“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亦”表示腋窝,怎么又用来表示“也”呢?这里面有汉字造字假借的规律。所谓“假借”,就是借用。给虚词造字,难上加难,用什么样的字形来表示“也”呢?古人想出的办法,就是借用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汉语中有个副词,读“yì”,又表示“也”;表示腋窝的“亦”字读音和它很近,于是把作为实词的“亦”借过来,表示作为虚词的“yì(也)”。
但同一个字形,既表示腋窝,又表示“也”,使用起来难免混淆。所以,就要把表示腋窝的本义和表示“也”的假借义,在汉字中进行分化。古人的办法是,把容易造字的意义分化出去,不易造字的意义留下来。因此,古人又造了今天的“腋”字,左边是月(表示“肉”之义),作为形符,右边是“夜”,作为声符。然后,随着汉字的分化,“亦”和腋窝的关系就消失了,只表示副词的“也”。
和“亦”的造字思路相似,还有一个“夹”字。“夹”从大,也是正面站立的人形,在张开的两臂下面,夹着两个人。《说文解字》说“夹,持也”,把人夹在腋下,有了控制、挟持的意思。《三国演义》中,小霸王孙策把敌将夹在腋下回归本阵,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更是挟持之义的鲜活写照。
除了控制、挟持之外,“夹”还有另外一个词义。在夹的状态中,始终有两个东西位于左右两旁,因此引申出“从旁辅佐”的意思。根据《左传》记载,当时周成王即位时还是儿童,两位重臣周公姬旦和太公姜子牙“夹辅成王”,也就是在左右辅佐周成王。
“夹”添加一个提手旁,成了“挟”字。添加一个草字头,就是“荚”,豆荚夹在豆子两边。添加一个“页”字(页在古文字中和人头有关),就是脸颊的“颊”。这几个字是同源的,具有共同的特点。除了它们之外,还有一个“侠”字。
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人对行侠仗义有着一种先天的文化憧憬。其实,“侠”的内涵和“夹”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乐于助人、路见不平。另一方面,古代的大侠往往是一方豪强,能够掌控局面,也就是今天说的能罩得住的人。这两层含义,都与“夹”密不可分,这是汉字展现出的中国武侠文化。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亦”“夹”“侠”这三个字,与腋窝有怎样的关系?
【小题2】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分析其作用。
【小题3】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文体,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请参照给出的上联,
从下面的短语中选出几个,组成一句下联。 
夜雨 净 寒窗 落英 松涛 敲窗
上联:推户凉风香稻浪   下联: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30 04:4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