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五个统筹系统清晰阐释了城市未来建设以人为本的思路。会议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会议还提出,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材料二:每一座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印记,比如苏州的古典园林,杭州的西湖,上海的弄堂,北京的四合院。近年来,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城市文化消失殆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保护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才能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材料三:近年来,雾霾话题屡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放眼世界,1943年美国洛杉矶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开始着手治理空气质量,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直到1970年,随着《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前后花30年时间,空气质量才有了明显改善。1952年英国伦敦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随后在1956年,英国议会迅速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加强治理空气污染,30年后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善。1968年,日本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开始重视空气质量,前后也接近30年左右时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6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国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五个统筹”的顶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2)城市规划要增强科学性、指导性,还要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短命规划”现象。请你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释城市发展为什么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4)根据材料三,有人认为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均花费30年左右时间治理雾霾,这是实践中得到的规律,我国要实现空气质量彻底好转,也必须要做好30年左右持久战的准备。运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评价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