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并于2016年1月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也意味着,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更严格的环保执法环境。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政府、企业等应该做好以下心理准备。一是原本企业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来的,政府难免会对企业开一些“方便”之门,企业必须“断奶”;二是原本地方政府大包大揽,但新《环保法》规定了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如果违法一并追究责任;三是技术准备,企业时不时出现超标排放,理由是治污设施检修或损坏而临时停工等,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只要不达标排放就严惩,因此“该技术改造的就技术改造”“该上环保设备的就赶快上设备”;四是对于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环保法》还规定公众有举报违法企业等权利。
材料二:“划生态红线、护绿色家园”,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浙江湖州市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地级市,出台了《湖州市“五水共治”2014-2017年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的治水负总责,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向社会公开。强化体制机制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产业化市场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投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严格日常执法监管,实行“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举,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遏制违法行为,巩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投身“五水共治”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水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材料三 某市的联华村位于大山深处,由于长期过度开荒耕种造成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该市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对联华村整体搬迁,而部分村民安土重,对此有抵触情绪。
(1)结合材料一,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新《环保法》的实施对企业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
(3)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帮助村民理解政府的政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6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04-29 09:2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