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 )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施一公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施一公1967年生,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
潘建伟的获奖评语: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潘建伟1970年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操纵和冷原子量子存储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
许晨阳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许晨阳,1981年生于重庆。2013年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从事代数几何研究。
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正式设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一年一届,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对象不限国籍,但需要是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研究的科学家,且研究要具备原创性、长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国际影响。
2016年,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得主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
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增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小题1】按新闻写作要求给以上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小题2】找出新闻的导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小题3】正文部分重点报道了哪些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小题4】“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中的物理学家潘建伟是浙江东阳人。这也是其家乡人的自豪。请你在读了这则新闻后以家乡亲人的名义给他发封祝贺电。要求在100字左右。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5 08:0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