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过程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材料二: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我国企业就如何应对“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谋划策。